top of page

【學習音樂的次序】

朋友參加保姆訓練, 傳照片問我樂器道具可以去哪裡買… 我卻對桌上那張「顏色譜」特別敏感,

桌上的那一組音鐘有七個顏色(個別代表: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 ), 顏色譜就是把五線譜上面的音符塗上配合音鐘的顏色, 玩法是:按照譜上的顏色去按音鐘。

聰明嗎?

看到這張「顏色譜」出現在保姆訓練課程… 我內心隱隱不安,

我問朋友: 這個活動是設計給幾歲的孩子?(答:0-2歲)

再問: 設計讓大人按音鐘給小孩聽?還是讓小孩去按音鐘?(答:音樂老師說小孩4-8個月就可以辨認顏色,這是設計給小孩的)

此時我已熱血沸騰…啊啊啊! 不是會不會辨認顏色的問題,是幹嘛教兩歲兒認譜按音呀! 這個看似聰明的教案設計,我甚至不會拿來給大寶班的孩子們使用… 帶著孩子唱歌、跳舞都比這個打地鼠的遊戲學得還多!(根本算不上音樂遊戲)

我也可以如法炮製打地鼠遊戲訓練兩歲孩子打字了…弄一張有顏色的打字學習單,然後在電腦鍵盤上塗顏色…

鄉親們,學音樂是需要動腦筋的呀~ 腦袋裡的音樂是活的,紙上的音樂是死的啊! 1.先幫孩子的腦袋裡裝進很多音樂、很多音樂經驗… 2.然後再設計一些方法引導他們表現出來, 這才是學習音樂的次序呀鄕親!

Music Together課程按照「學習音樂的次序」來做教學設計, 混齡班(0-5歲)的課程提供步驟一:往腦袋裡裝進很多音樂和音樂經驗。 不論在課堂上、生活中, 我們一直鼓勵照顧者成為孩子們的音樂模範, 因為他最喜歡你,最想學你… 隨時隨地讓孩子看見、聽見、感受音樂的存在。 既使你沒有鼓勵孩子學你、表現給你看, 在豐富的音樂環境裡他已經不知不覺內建了很多能力。

接著大寶班(5-7歲)的課程是步驟二:設計方法引導他們表現出來。 團體課程的好處是有對照組可以自我修正, 自己唱、聽別人唱;自己做、看別人做, 老師在團體中觀察每一個小孩的強項、弱項, 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發現錯誤、自我修正, 如果孩子還沒有發現「自己的錯誤」, 就持續示範正確的給他看,等他自己發現, 「發現自己搶拍、發現自己走音」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珍貴的moment, 等他發現了,就會自己除錯。

孩子的大腦9歲的時候趨於穩定, 當他們滿9足歲時,他們的能力建構就難以再受環境影響, 這時無論給他多麼豐富優良的音樂環境, 都無法完全糾正或彌補他所錯失的機會。

21世紀的音樂教育學家高登教授的幾百本著作裡, 有兩本談到學習音樂的次序和方法: 🔹Learning Sequences in Music:A Contemporary Music Learning Theory 🔹Learning Sequences in Music:Skill, Content, and Patterns- A Music Learning Theory

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們真的應該都要拜讀一下才不會誤人子弟。

▶️每次看到媽媽群組裡有人自稱音樂老師,說幼兒音樂團體課浪費錢和時間,長大一點再去上個別課⋯我都很想拿書砸過去!既然是老師為什麼不好好進修,還在用什麼傳統思想誤人子弟(爆怒)

▶️長大一點⋯就什麼都來不及了啦!錯失的機會難以糾正難以彌補⋯就因為聽信了「專業的謬論」

▶️顏色譜這個聰明的教案設計到底適合誰用?(答:老人、復健病人…)

⭐️有同感、有疑問、有切身之痛的朋友歡迎留言聊聊⋯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FB社團
bottom of page